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产品展示 应用案例 资质荣誉 销售网络 招贤纳士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新闻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正文  
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概况

(一) 现状

  2007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52亿亩,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0.7%。在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15087万亩,占42.8%,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面积8361万亩,占23.7%,喷、微灌面积5780万亩,占16.4%,其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6006万亩,占17.1%。

  2007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94.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控制灌溉面积696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65万亩,喷微灌面积412.5万亩,其它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1万亩。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用于节水灌溉的总投资约130亿元,其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70多亿元,其余为贷款、灌区、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

  (二) 示范项目建设

  为了加快节水灌溉的普及和推广,为带动全国节水灌溉健康发展,1996年起,中央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至2007年底中央投入了22.6亿元,建设了2185个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10多年来,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全国节水灌溉面积由1995年的1.65亿亩增加到2007年3.52亿亩,使农业灌溉用水量维持在3600亿m3左右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从1995年的7.56亿亩增加到2007年的8.67亿亩。发展节水灌溉,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也使灌溉事业开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发展转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07年中央安排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财政投资1亿元(国债),带动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1.24亿元,总计投资2.24亿元,建设100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万亩,项目区年增节水能力约1200万m3,增加粮食及其它农作物生产能力约1300万公斤。

  为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中央继续对各地15.47亿元节水灌溉贷款进行了贴息,共落实4990万元的贴息资金,并已及时下拨到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扶持和引导各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三) 管理与改革

  通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并建立了适合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农村生产经营条件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如“统包统管”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公办民营”模式、“专群结合”模式、“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管理、承包、租赁、拍卖等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组建了节水灌溉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行规划、设计、安装、管理、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从而保证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长期发挥,促进了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节水灌溉示范区已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户在改善灌溉秩序,促进新农村建设,保证及时和节约用水灌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部分省市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安装IC卡、射濒卡水表及其它量、测水设施,制定奖罚措施,鼓励农民节水积极性。

  (四)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1、 存在问题

  (1)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

  (2)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

  (3)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程度低,运行成本高,协会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

  (4)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5)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节水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节水和用水户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影响节水灌溉系统效益的发挥。

  2、 发展对策

  (1)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丰富项目建设和示范内涵。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结合起来。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促进农村生产能力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农民素质的提高、村容整洁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结合,开展试点示范工作,赋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更丰富的内容。

  (2)调整布局、突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示范规模。调整示范项目的布局,突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用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国家投资数额,丰富项目建设内容,以建设能完整覆盖若干个村的节水灌溉工程为规模,扩大其整体示范效应。以便进一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工程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规模效益。

  (3)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示范项目投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并持续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投入。建立促进配套资金到位的政策与有效措施,合理调整地方配套资金所占比例,对贫困地区的配套比例应适当降低,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管理办法。另外,积极探索和建立农业用水的水权有偿转让机制,完善水市场,使通过节水后的水权转让筹集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确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针对项目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效益观测,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

版权所有 2010-2012  山东丰田节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www.lwftjs.com   网站管理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凤凰南路192号鲁中节水工业园      专业生产:内镶式滴灌管,喷带,节水器材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042622号  技术支持:创迅网络科技